您现在的位置: 中风疾病 >> 中风保健 >> 正文

类中风的中医辨证论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4-15 12:45:22
白癜风的中医疗法 http://m.39.net/news/a_5730287.html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及半身不遂等症状。由外邪侵袭引发者称为真中风;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风。

临床特征

1.发病突然、急骤;

2.病情有轻重之别

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

轻——无昏仆,仅见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等症状。

3.病情轻重之间易于转化,传变迅速。

重点讨论类中风,根据中风的临床表现特征,西医学中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可参照辩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精气亏虚(内伤积损、劳欲过度)

(二)情志不调

(三)饮食不节——痰湿内盛,窜犯络隧

(四)外感时邪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痹阻

中风的病理基础为肝肾阴虚。因肝肾之阴下虚,则肝阳易于上亢,复加饮食起居不当,情志刺激或感受时邪,气血上冲于脑,神窍闭阻,故卒然昏仆,不省人事。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先兆症状。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辨证论治]

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中脏腑当以醒神开窍为治则;中脏腑闭证宜清热开窍或化痰开窍,脱证急宜回阳固脱;对内闭外脱之证,则须醒神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中风恢复期(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

中风昏迷的应急处理

(一)安静卧床,头偏向一侧;

(二)清除痰涎,保持口腔卫生;

(三)擦牙启齿;

(四)鼻饲药、食;

(五)针药结合,中西结合;

(六)严密观察病情,加强护理。

急性期-中经络

急性期-中脏腑

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预防调护]

1.预防:

朱丹溪提出:“眩晕者,中风之渐也。”罗天益在《卫生宝鉴·中风门》也提到:“凡大指、次指麻木或不用者,三年中有中风之患。”李用粹《证治汇补·预防中风》强调:“平人手指麻木,不时眩晕,乃中风先兆,须预防之。宜慎起居,节饮食。远房帏,调情志。”应识别中风先兆,及时治理,预防中风发生。平时在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禁烟酒,保持心情舒畅,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以防止卒中和复中。

2.护理:

既病之后,应加强护理。中脏腑昏迷,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面色、呼吸、汗出等变化,以防向闭脱转化。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痰涎。恢复期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活动,进行各种功能锻炼,并配合针灸、推拿、理疗、按摩等。偏瘫严重者,防止患肢受压而发生变形。语言不利者,宜加强语言训练。长期卧床者,保护局部皮肤,防止发生褥疮。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s-pf.com/zfbj/31889.html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中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