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风疾病 >> 中风治疗 >> 正文

近代化学和微生物学的翘楚,开创巴氏消毒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2/7 12:06:50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3751139294638105&wfr=spider&for=pc
他,是近代化学和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也是第一个研究狂犬病和炭疽杆菌的人。在他伟大而不平凡的一生中,他竭尽全力,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微生物学的难题。他对实验研究的热忱在这句话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不平凡的一生中解决了无数疾病和微生物学的难题,传为后世留下的宝贵遗产一直延续至今。他就是今天的主角——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一、一代大师的降生年12月27日,法国东部裘拉省的洛尔镇,一个叫做路易·巴斯德的孩子降生了。父亲曾是一名保家卫国的骑兵,退伍后成为了一名皮革工人,母亲是农家女,他也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巴斯德上学期间,虽然表现得比较普通,但是却是一个很喜欢问问题的孩子,凡事追根究底,甚至一度令老师感到“头疼”。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发问,这个曾经的不起眼的小男孩渐渐变成一个优秀的学生。年巴斯德成功从中学毕业,不久便成为了当地一所中学助教。而当助教期间,巴斯德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经过3年的刻苦学习,巴斯德成功被法国的知名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录取,成为该校化学系的一名学生。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只要是课堂上学来的知识,课后他都要用实验来验证。由于他整天埋头在实验室里,因此同学们都笑称他是“实验室的蛀虫”。年,23岁的巴斯德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毕业,并通过了物理教授资格考试。毕业后他为了能够在巴黎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因此他决定在高等师范学校多待一年。不久之后,发现溴元素的著名科学家巴拉尔看上了巴斯德的才华,于是决定帮助巴斯德留在巴黎。就这样,在他二十六岁那年,巴斯德进入了巴拉尔的实验室。一方面给这位科学家当助手,一方面成为博士班研究生。作为巴斯德科学道路上的领路人,巴拉尔确实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首先他打破常规,让学生充分享有自我学习和研究的自由。他还十分注重学生的原创力和想象力,不希望他们使用既有的实验器材,鼓励他们自行设计实验器材。这对于自学能力超强的巴斯德来说简直如鱼得水。年,巴斯德博士毕业论文顺利通过,他也正式获得了化学博士的学位称号。二、一心为了微生物学成为化学博士后不久,巴斯德也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涯。第一个进入他法眼便是关于酒石酸的研究,从小喜欢酒类的巴斯德发现了制酒时酒石酸的沉积现象,通过他的不懈研究,他成功发现了酒石酸和类酒石酸的结晶不对称现象,并由此推断出类酒石酸溶液不具有光学活性,是因为它是二种晶体的混合物,它同时具有左旋和右旋的光学特性,互相消弭所致。此后不久,巴斯德与自己任职的大学中结识了自己的另一半——学校教务长的女儿玛丽·罗兰。不久后两人喜结良缘,婚后的玛丽任劳任怨,全心操持家务。不久巴斯德来到里尔大学担任化学教授兼总务长,到任不久当地的酿酒户来校拜访,请他来找出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变酸的问题。巴斯德经过研究后发现,未变质的陈年葡萄酒液体中,含有一种圆球状的酵母细胞,细胞在酒内经过变化会产生一种乳酸杆菌,这种经过长时间繁殖的细菌,便成为了葡萄酒变酸的“罪魁祸首”。为了杀死这些乳酸杆菌,而又不破坏葡萄酒原有的味道,巴斯德经过反复多次的试验,终于找到了一个简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易发酵的液体放在摄氏五六十度的环境里,半小时后当中的乳酸杆菌就会被去除,这就是著名的“巴斯德杀菌法”(又称低温灭菌法),至今人们对牛奶采取的消毒方法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年,巴斯德经多次实验,否定了一直以来被认为“生物随时可由非生物发生”的“自然发生说”。并提出“一切生物来自生物”的结论,是第一位了解微生物存在于食物中及其作用的科学家。关于消毒与预防的方法慢慢开始医学界盛行起来。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巴斯德研发的“巴氏消毒法”获得了大会的杰出奖,他本人也成为了法国索邦大学的化学教授。随后的日子中,巴斯德又帮助蚕农解决了蚕蛾生病和利用酵母菌发酵啤酒等一系列问题。随后不久另一项重要的研究项目也在等待着这位一心向学的科学大家,也正是在他的研究之下,人们开始对这些“恐怖的东西”有了明确和科学的认识。三、炭疽和狂犬病的“克星”巴斯德要面临的下一个难题就是致命的炭疽病,这种通过牲畜感染的强烈传染病由于会在感染者皮肤上出现中央带有黑色坏死的溃疡面,因而得名炭疽病。巴斯德经过试验后发现,少量轻微的炭疽杆菌对患病的家畜会产生一定的抗体,使它们免受病毒的侵害。为此他进行了预防性的注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久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法国东部炭疽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年巴斯德因为在炭疽病研究中取得的贡献,获得了法国荣誉杰出十字勋章。次年更是成为了法兰西学院的研究院士,这也是作为学者的最高荣誉。在解决完炭疽病的问题之后,巴斯德又开始钻研起狂犬病的问题研究中。作为当时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之一,由于没有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当时的人们对付狂犬病只能用烧红的铁去烙烧患者的伤口,起到所谓的“杀菌”作用。如此毫无科学依据的做法,不仅没有解决狂犬病的问题,相反还加快了患者的死亡速度。年底,巴斯德与助手在两条病犬身上开始了试验,他们冒着被狂犬咬伤的风险,从病犬口中采集有病毒的唾液,然后将其注射到健康犬的脑中,不久健康犬便发病死亡。经过多次试验,巴斯德发现狂犬病病毒应该都集中于神经系统,因此他用干燥后的患病脊髓组织制成针剂,注射到犬只脑中,再让打过疫苗的狗,接触致命的病毒,发现这些狗都没有出现感染的症状。经过反复实验后,接种疫苗的狗形成了完整的抗体,世界上第一支狂犬疫苗就这样诞生了。年,一名被疯狗咬伤的9岁男童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支狂犬疫苗的注射者。在注射了十几针不同毒性的疫苗,加上1个月焦急而又漫长的等待后,曾经患病的少年健朗如常,成功地安然返乡。消息传开,国内外络绎不绝的患者慕名而来:19位被疯狗咬伤的俄国农民听闻消息被送往巴黎当地,经过巴斯德与助手废寝忘食的抢救,最终有16人被成功救活。随着治愈人数越来越多,巴斯德也成为了治疗狂犬病的历史第一人。常年的科学研究,使巴斯德的身体每况愈下。他曾在年和年两次突患中风,最后的一次甚至让他造成身体偏瘫;但是这并没有阻碍他探寻科学的脚步,这位法国的微生物学先驱依然废寝忘食地忘我工作。年,巴斯德在巴黎以募捐方式创立了一所公益性私人研究所——巴斯德研究所。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与壮大,现在的巴斯德研究所已经成为一个集疾病治疗和保健、科研培训和公共健康信息研究的一个专门性科研机构。全球29个国家都设有他旗下的研究所和实验室,历史上共有8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在该所工作和学习过。年12月27日,在巴斯德70岁生日当天,法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在时任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卡诺的搀扶下,巴斯德受到人们的热烈的欢呼,在颁发给他的纪念章上,人们刻着这样的话语:“纪念巴斯德70岁生日,一个感谢你的法兰西,一个感谢你的人类。”结语年7月28日,路易·巴斯德因病去世,终年72岁。回顾他伟大的一生,他在微生物学和医学界留下了诸多史无前例的成就,几乎半个世纪的科学世界都在他的研究和实践中得以延续。他为人类所作的诸多贡献,将会永远造福于全世界人民之中。参考资料:1.《路易·巴斯德传》2.《改变世界的巴斯德》3.《巴斯德全集》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s-pf.com/zfzl/33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中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