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风疾病 >> 中风保健 >> 正文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可以选择的穴位有哪些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1-18 18:00:17

中风后遗症,中风也叫卒中,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总称中风。经过积极的治疗以后,会有一些后遗症,所谓后遗症是经过六个月的治疗,功能还没有得到满意的恢复,有功能的缺失、功能的障碍等等,造成临床上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这就叫后遗症。

引起中风后遗症

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数中风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能够得到改善。但中风过程中损伤不同部位,会产生不同后遗症,常见的可包括肢体的运动功能、肢体感觉功能、语言、吞咽、认知功能等各个方面障碍,中风患者如果出现肢体运动功能的后遗症,可表现为患者肢体出现偏瘫或四肢瘫,偏瘫可有完全偏瘫、不完全偏瘫,有可能是在中风以后,身体锻炼不足或者康复训练不足,可造成肌肉萎缩、脂肪萎缩等,出现相应运动障碍。

以及中风后遗症的感觉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偏侧肢体的感觉减退、麻木、疼痛或者蚁走感,部分患者因一侧视野缺损,会出现偏盲症状。语言功能障碍可表现为言语不清或失语,患者可表现为部分性失语、完全性失语两种。如果出现认知功能的障碍,可出现痴呆或者生活不能自理。还有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吞咽困难,如不能正常的进食、饮水等。还有就是中风后精神障碍,也可称为中风后抑郁,患者可表现为焦虑、恐惧、抑郁,还可出现丘脑痛,表现为一侧肢体异常疼痛,疼痛症状严重。

吞咽困难

出现中风后遗症的患者,可以试着康复锻炼,患者可以通过翻身、仰卧、踏步等方式逐步进行身体功能康复训练,避免肌肉萎缩,慢慢恢复自理能力。还可以使用针灸治疗,针灸属于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主要经过刺激患者穴位来对患者脏腑功能及气血进行调节,通经活络,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提升神经兴奋性,调节患者神经功能,促进恢复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因为相关穴位是根据病程和位置的不同,会选应相应的穴位进行治疗。具体穴位需要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手法。中风首要选择的穴位就是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根据中风后遗症期一般是气虚血瘀和痰瘀阻络的情况,配合足三里、气海、丰隆、阴陵泉、血海、膈腧等穴位。

足三里

再根据后遗症发生的部位进行针对性的治疗,若是以上肢麻木、抬举无力为主,则应酌情针刺上肢的穴位如手三里、肩髃、曲池、臂臑、合谷、肩髎等;若是以下肢行走困难、失去平衡为主,则应配合下肢穴位针刺,如足三里、风市、委中、梁丘、承山、伏兔等。若中风患者伴有口角歪斜,针灸则多选择颊车、下关、地仓、廉泉、承浆、印堂等穴位。对于比较虚的要用补的手法,补气养血;对于实证,需要泻火、清热、化痰。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需要坚持几个疗程。同时也建议在针灸治疗的同时,服用药物一起治疗,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症状。

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一定要在专业人士操作下进行,否则容易定位不准,损伤神经引起严重并发症。通过长期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中风后遗症引起的症状,调理阴阳帮助扶正祛邪。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s-pf.com/zfbj/31356.html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中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