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张苗通讯员吴玲珑
遭遇一场车祸后,56岁的陈先生(化名)脊髓受伤,已经整整一年没有体验过走路的感觉了。7月26日,医院三墩院区康复治疗中心,他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帮助下,尝到了久违的行走滋味,难掩激动:“这款机器人太棒了。你们不知道,我有多渴望能下地走路。”
下肢0肌力的患者也能走,还能实现街景AR训练
6月,三墩院区康复治疗中心最新引进了“黑科技”——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它可以帮助偏瘫、脊髓损伤、步态异常等等患者进行辅助步行的训练。以往,包括天轨在内的步态系统也能帮助患者进行步态训练,但它们对患者下肢肌肉力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像陈先生这样,下肢肌力0级的患者想要自助行走,依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有了这款下肢外骨骼机器人,陈先生不仅可以站,还能被已经设置好步态大小、频次的机器人带着往前走。
在三墩院区康复治疗中心,一位专业康复治疗师“猫”在机器人身后,一边保护患者一边观察设置,而陈先生则昂首阔步,一圈又一圈地自如行走,用时约30分钟。
瘫痪或者不能正常行动的患者,往往只能坐在轮椅上,最多在家里转动转动,这无疑是种莫大的煎熬。医院康复治疗中心郑绍敏技师介绍说,这款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不仅能满足下肢肌力0~2级患者直立行走的需求,还能带他们上街!
43岁的李先生(化名)就体验了一把,戴上连接iPad的AR眼镜,他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的辅助下自如行走,因为iPad上的街景画面已被传导到了AR眼镜里,因此他其实是走在虚拟实景的街道上。“一直坐轮椅,对走路有一种恐惧感,这样模拟过以后,恐惧感慢慢消失。”李先生说。
天轨、蟋蟀步行车……这么多步态训练利器供选择
行走,对普通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能力,可偏偏有一些患者,在遭遇意外后驾驭不了它。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中心主任林坚主任医师介绍,占地约平方米的三墩院区康复治疗中心将“数字化”“精确化”“针对性”等理念融入其中,面向各个科室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包括中风、脑外伤后神经系统的康复,骨折、车祸伤后的骨关节康复,心梗、慢阻肺患者的心肺功能康复等。目前,这里已经建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步态训练系统,能满足患者从病房到康复治疗中心进行步态训练全过程的各种需求。
1、折叠型站立桌
优点:可坐可站,适用于转移患者
一大早,住在三墩院区康复医学科病房的方女士(化名)约了治疗师要去住院大楼一楼的康复医学中心做康复训练。坐轮椅去?折叠型站立桌了解一下。这款折叠型站立桌为从病房转移患者至康复医学中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尤其方便坐骨神经受伤等的患者,让他们站着就能抵达自己想去的地方。此外还有特别贴心的安全凳设计,万一转运患者在途中体力不支,也可以坐下来休息,保证安全。
2、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优点:零门槛辅助患者站立、行走
有了这款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即使下肢肌力0级患者走路的愿望都不再是梦!搭载AR街道实景模拟设备之后,它还可以为那些即将有条件自助行走的患者,克服回归社会、回归街道的惧怕心理。
3、天轨
优点:度保护患者进行步态训练
天轨步态步行训练是近年来治疗脑瘫、脑卒中偏态步态脑瘫等疾病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三墩院区康复治疗中心的这条天轨系统为省内最长,周长为60米,还是环形的。它可承受公斤,度保护患者,大幅度提高康复者的安全感和协调性,促进身体机能的恢复。不同于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天轨对患者的下肢肌力有一定的要求,至少2~3级。
4、蟋蟀步行车
优点:轻便、可移动的步行车
在一场车祸中双侧盆骨骨折、坐骨耻骨分离断裂的小范(化名)也意外地提前尝到了下地走路的滋味,满脸都是情不自禁的喜悦。郑绍敏说,考虑到她的受伤部位,需在肋骨上缘绑保护带的天轨并不适合,而这款蟋蟀步行车的受力点在小腿,对她的受伤部位不会形成冲击。此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虽可以帮助行走,但需要较大的活动空间,无法在病房使用。相较之下,这款蟋蟀步行车小巧轻便,方便移动,对那些从病房挪到康复医学中心就是一场麻烦的患者来说,是省事又方便的一大辅助行走利器。
北京白癜风哪治的好 https://yyk.familydoc[详细]
今天听一位医生说高血压患者不宜吃辣椒,以免造成血压升高。这种说法是不正确[详细]
北京白癜风哪治的好 https://yyk.familydoc[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