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风疾病 >> 中风后遗症 >> 正文

高少龙无人区里造出神奇的手中国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2/20 14:38:27
01:0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孟佩佩)再庞大坚硬的机器也可以拥有一双神奇的、柔软的“手”,温柔地抓取食物、采摘果实。4年前,高少龙和他的3名校友,为了将这双柔软的“手”变为现实,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门附近的一间30平方米办公室里,一头扎进了软体机器人研发的蓝海里。那时候,高少龙还没想到过事业能够做得这么大:全球范围内软体机器人制造领域唯二的成熟公司之一,另一家在美国。他觉得,有机会争得行业第一,为什么不努力呢?软体机器人技术是传统机械行业里颠覆性原理级创新,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机器形态,酝酿着无限可能。今年10月2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联手编撰的《全球前沿技术发展趋势报告》显示,软体机器人已成全球前沿技术热点。可在年北京软体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之初,他们正处在一片空白的“无人区”。在“无人区”里搏一搏,没准儿“单车就变了摩托”高少龙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了学校管理岗任职。在负责海外招聘时,他能经常接触到很多先进技术。年,一名师兄从美国把软体机器人技术“带回”,初次接触到这项全新技术的高少龙感觉非常兴奋,“这是机械行业近几十年里唯一一个难得的基础创新”。尽管那时国内对于这项技术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就连产业界都没有听说过这项技术,但他坚信,“这种难得的机遇太值得搏一把了,没准儿单车就变了摩托”。从北航辞职,抱着‘做不好就去做工程师”的想法,年,他们自筹了几百万元启动资金,把公司定位为研发食品行业生产链应用的柔性夹爪,闷头扎进了全新的科研“无人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柔性夹爪的主要材料是硅胶,可那时市面上硅胶材料的使用寿命并不能满足工业使用,最初生产的夹爪在测试时仅抓取几百次就坏掉了,“这在工业上肯定不行”。夹爪的使用寿命成为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但这个使用寿命的“行业标准”是多少次?仍旧是一片空白。高少龙他们“一拍脑袋”制定了标准:万次。后来他们才知道,在美国唯一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寿命仅30万次,“当时这个行业太窄了,信息比较闭塞,虽然目标定高了,但一开始苦一点,就意味着我们的技术更加成熟,壁垒更加坚固”。为了达到自己制定的标准,-年间,他们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试。无数次的硅胶材料配方调整、工艺结构调整,甚至最初买不起研发测试设备,都是从高校实验室里计时租借。他们让柔性夹爪不分昼夜地抓取异形物品,再用计数器计算抓取次数,进行一次寿命测试、完成万次抓取就意味着要不间断运行3个月左右,“如果运行一个多月夹爪就坏了,那就说明实验失败,还要重新调整”。可是仅进行一次寿命测试就要耗费很长时间并非长久之计,会严重影响研发速度。于是,他们又花了很大精力去进行软体机器人数字化设计。“从一项工程转化成科学研究、机理研究的环节更苦,可却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在计算机里做一次万次寿命模拟可能几分钟就完成了,大大提高了研发效率”。年,他们的产品开始投放市场,夹爪的最高抓取速度也达到了每分钟次,很多客户主动找到他们寻求合作。又是两年时间过去,公司不仅基本实现了软体机器人数字化设计,产品迭代速度也大大提升,目前已经研发出十几种产品投入市场。多家龙头企业成为他们的客户,涵盖了汽车、3C数码、食品、锂电、金属制造、玻璃制造等各行各业。“小蚂蚁”一边吃“大蛋糕”,一边推动建立行业标准“无人区”搞科研、培育产业市场的确很苦,但高少龙仍旧认为,这几年,他们赶上了技术创业的黄金时代。科技上自立自强,也不能关起门来搞创新。行业要发展,技术要交流,让高少龙觉得“很可笑”的是,最初这片“无人区”里甚至连夹爪每个部位叫什么名字都没有统一的概念,“我们没有,美国也没有,这项技术太前沿了”。他举例说,比如一个产品坏了,有人叫它“手指”,有人叫它“执行器”,还有人叫它别的名称,“这是不可以的”。从统一部件名称,到破损分类的定义,他们一点点从细枝末节开始进行标准归纳。为了在国际上进行有效的技术交流,他们推动着行业标准一点点建立。高少龙坦言,自产品开始投放市场后,虽然公司业绩每年都是4-5倍地增长,但他们感觉自己依旧是“小蚂蚁在吃大蛋糕”,“估计这样高速增长也只能再持续三四年,不是因为市场不够,而是产能扩张的速度跟不上”。产能上的“捉襟见肘”在第一家客户找上门时就暴露无遗。那是一家全球最大的电子代工厂,订单量虽然不算多,但只给了他们两个月的时间,“这么短时间根本生产不出来,最终也仅卖出多万元的货”。吃了产能的亏,年5月,他们开始着手建立自己的工厂。两年时间里,他们建立了两家工厂:一家工厂生产核心产品即柔性夹爪,一家公司生产相关生产线上使用的设备。现如今,产能可达“一年一个多亿元”。不过,高少龙仍然觉得,“现在的产能依旧不饱和,如何提升产能依旧是他们面临的大问题,而整个软体机器人市场也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培养”。他很清晰地认识到,尽管销售的产品从售价上只是几千元,但对客户来讲,使用这类产品还需要建立一条新的配套生产线,“这个周期会很长,一开始的确很着急,但现在一点儿都不急了”。曾经有一次,一家食品公司在第一次购买时仅买了8套夹爪进行蛋饺分选,后来才一次性又购入多套。“不是因为产品好用,只是因为客户的生产计划就是这样的,之前的设备还没到淘汰期,所以先购入一套,旧设备到了淘汰期,就可以改造生产线了”。在高少龙看来,慢慢来就可以了。早期的时候,高少龙也亲自到客户的生产车间查看使用情况,他还记得那时候见到公司生产的一个个蓝色的“小爪子”们,整齐划一地在乌黑的生产线上“跳舞”时的兴奋和激动,“就像是工艺品,很漂亮”。这些年,公司的发展让他觉得很自豪。如今,公司在全球拥有了15家代理商,他们还计划在日本建立营销中心,进行东亚和东南亚市场开发运营。有雄心壮志,但路还得一步一步走高少龙和公司的多名员工正在奋力奔跑在软体机器人行业。现在,公司拥有了世界软体机器人全套制造设备及相关工艺设备,还掌握了软体机器人全流程设计、制造以及相关控制技术,在异形、易损物品分拣和包装领域填补了市场空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他们一直坚持用国际公司的架构进行运营,还采用“参股并购”的形式吸纳了很多附属子公司。“虽然看起来并不是我们现在该做的,但是发展机会难得,现在不做就错过了。”目前,公司完成了B轮融资,高少龙觉得“真的有了一种全球工业公司的雏形的感觉”,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不仅如此,高少龙对工业公司的发展有明晰的判断。他认识到,“几乎所有的工业公司都有医疗事业部,这是有高附加值的。进军医疗方向的优势就是能解决问题就行,和产品外形没有关系”。在工业领域耕耘3年后,他们开始进军医疗领域。说起来容易,但这个想法其实在创始团队成员的脑海中盘桓了4年才得以实现。起初,公司的投资人们并不认可他们的想法,“坦白地讲,投资机构喜欢小而美的、产业链精准的公司,这样市场规模和利润空间能够更加直接地显现”。他们顶住了投资机构释放的压力,今年推出了SRT软甲手部康复机器人,帮助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手部康复训练,该产品从立项到量产仅用了4个月时间。他们见过很多中风患者发病后,家属甚至需要请假3个月去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可是3个月黄金康复期结束后,面临的往往是终生的训练,“胳膊的康复训练可以靠自己,但手部康复必须要靠别人”。在高少龙看来,这款康复机器人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可以“带着”柔性关节进行训练,还填补了手部康复器具的空白。“康复机器人的销售价格并不高,也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感,技术终究要服务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目前,该款产品在网购平台上收获了不少好评。其实,在这款产品研发之前,高少龙本来计划研发假肢,他们也有信心把成本控制在1万元左右的低价格。但是假医院进行操作,同时还涉及骨骼支撑,而他们擅长的软体机器人只是“肌肉”层面,这样对于他们而言,设计研发周期就会很长。假肢研发被康复机器人替代,“虽然我们有雄心壮志,但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创业4年,酸甜苦辣,高少龙认为这是一段“非常幸福的旅程”。他和创始团队拥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不是我们选择了技术,而是技术选择了我们,我们恰恰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大爆发的时代”。“曾经在改革开放的很长时间里,国外一直是我们对标的标杆,学习他们的科技、体系甚至消费市场,这样形成的路径依赖是非常有害的。中国就应该有中国的特点,在技术和产品上永远争第一,不断吸收新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一个技术创业公司的本分。”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s-pf.com/zfhyz/32249.html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中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