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风疾病 >> 中风后遗症 >> 正文

通过自己的三寸之舌看健康,让我们成为真正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2-1 0:30:55
北京皮肤科医院那里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8663.html

祖国医学认为,舌头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但不可以仅仅凭“舌头”来诊断一切疾病,重要的在于“四诊合参”。中医常把舌苔称为“中医的胃镜”。把舌头变化当作是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首先,通过观察舌苔,能看出哪些疾病的弥端呢?

  宝宝如果舌苔白厚,往往是饮食不节或消化不良的征兆。此时可给孩子服用小儿化食丸、小儿启脾丸、藿香正气丸等中成药进行开胃。

  中老年人,尤其是体型肥胖的父母,如舌根部发麻,食指、中指发木,这多为中风的先兆,由脑缺血引起。遇到这种情况,医院就诊。

  患有高血压或痔疮的病人,常常出现黄而干燥的舌苔,伴有大便秘结不通。这时应服用一些泻药,如麻仁润肠丸,也可用番泻叶泡水代茶,使大便保持通畅。

  感冒发烧后期,舌苔少、舌色深红,这是热邪伤阴所致,此时可服用一些滋阴清热的中药调理。

  更年期的妇女,如果舌头两侧多见有淤血点,并伴有情绪急躁,这是机体内分泌代谢紊乱、色素沉淀所引起的。这时可以服用一些舒肝理气的中药,如舒肝丸、逍遥丸等,可较快取得疗效

常见病症一:“气虚湿毒”

  据专家介绍,气虚湿毒是广东人比较常见的身体问题。

  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它与现代人承受的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过大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再加上广东地区由于气候高温高湿,尤其是到了夏季,天气比较炎热,体内热过度十分容易产生湿毒。

  舌象表现:

  舌头肿大,软弱无力,舌边有牙齿压出来的齿印,整个舌头的舌质淡白欠缺红润,舌苔腻白,严重一些的还会变黄,苔质厚实,附着在整个舌面。

  调理方法:

  一、五指毛桃煲鸡。味道鲜美、气味芳香、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二、薏仁粉泡牛奶。薏苡仁可防癌、滋润皮肤,可将它略炒磨成粉泡牛奶喝。

  三、山药薏仁茶。以淮山药、薏苡仁各三钱熬水喝。这样可以恢复和补充中气、提神、还能改善脸色。

  常见病症二:“阴虚”

  阴虚,是指机体的精、血、津液等的阴液不足。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所以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者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

  医院治未病中心陈润东博士表示,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

  舌象表现:

  舌色较红,舌质嫩,舌面光滑缺少津液,也没有舌苔或者少苔,看上去比较干燥。不论何种疾病,凡见到这种舌象,都表明机体内有阴液消亡的征象,津液严重损耗。舌光而色红绛为热盛伤阴,舌光而色淡为气阴两伤。

  调理方法:

  一、百合麦冬汤。百合润肺降气,麦冬滋阴养胃,两药均可滋燥敛火。

  二、甲鱼石斛汤。石斛和甲鱼都是补阴虚的,两者煲汤能去阴火补阴虚。

常见病症三:“气滞血淤肝火旺”

  有淤血的人,体内血液流动较缓慢,在某些局部甚至可出现血流完全停滞,在上了年纪的人中多见。

  而在青年女性中,这种体质也非常常见,她们大多有月经不调、

  月经色深,常有血块、痛经等淤血郁阻的表现。除此之外,心情忧郁也有可能导致血淤。

  舌象表现:

  舌头舌体较瘦,舌边较红,舌苔发黄,舌蕾较粗且舌头发干。如果发展成肝火旺盛,舌体会发暗,舌头上会出现紫黑色的淤斑或者淤点,而且通常舌底的血管增粗增长,发生迂曲变形。调理方法:

  一、多喝花茶,如玫瑰花茶、薄荷茶、茉莉花茶等。可以调经活血,润血气

  二、加强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压力,放松心情

  常见病症四:“血虚”

  血虚体质是以人体血液亏虚为主要特点的体质状态。血在脉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不断地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充分的营养和滋润作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如果血液亏虚,则血的营养和滋润作用就会减弱,造成神气不足,倦怠,面色惨白无光。

  由于女性月经失血的缘故,血虚体质多在女性身上出现。

  舌象表现:

  最大的特点是舌头颜色淡白。

  调理方法:

  一、当归生姜羊肉汤,有驱寒保暖,祛除疲劳的功用。

  二、多吃红枣,可以补血、红润脸色

舌与脏腑

  1.以五脏划分

  舌根主肾、命门,大肠,舌中左主胃,右主脾,舌前面中间属肺,舌尖主心、心包络,舌边左主肝,右主胆。

  2.以三焦划分:

  舌尖属上焦,上焦主心肺;

  舌中属中焦,中焦主脾胃;

  舌根属下焦,下焦主肝肾。

  3.舌形色在五脏分居

  白苔肺经;绛苔心经;黄苔胃经;鲜红胆经;黑苔脾经;紫色

  肾经,焦紫起刺或舌青滑均属肝经。

  

  舌与经络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表里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功能活动的通路。它通过连及舌本,挟舌本,或在经脉循行中虽未系舌本,但有关舌病者亦属其经脉所主等形式,与舌相联系的主要经络:

  一、足太阴牌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沿小腿内侧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入腹,属脾,络胃,上穿嗝,挟行咽喉,连于舌本,并散舌下。另一分支从胃腑别出,上穿隔,注入心中,与手少明心经相交接。

  当外邪侵犯本经后,可出现循经病变,如舌根强硬,食后呕吐,胃院疼痛、胀满,时有暖气,便后或排气则觉舒适;亦可有全身症状,全身及四肢沉重无力;总以脾胃病症状为主。

  二、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耻下,斜行足心涌泉穴,出舟骨相隆之下,沿内踝后分出入足跟,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绿至胭内侧,沿股内侧后缘上人脊内,贯穿脊柱,属肾,络膀胱。直支,从肾脏上行,穿肝,过隔,入肺,沿喉咙上行挟于舌根部。另一分支从肺别出,络心,注胸中,交于手厥明心经络。

  外邪侵犯本经,可出现循经和全身症状,以肾虚症状为主。

  三、足厥阴肝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大趾毫毛中(大敦穴),沿足背上行,过内踝前一寸,向上八寸交于足太阴脾经后,向后上行至膝关节内侧,沿大腿内侧向前,入阴毛中,绕阴部,入小腹,上挟胃旁,属肝,络胆,上行过嗝,散布胁肋部,向上沿喉咙后方。人鼻咽部,向上连接目系,上出前额部,于头顶交汇督脉。另有目系支脉,从目系分出,下行至额里,环绕唇内。另一肝系支脉,从肝分出,过嗝,入肺。

  外部侵犯本经,引起循经和全身症状,多以瘀证,实证为主。

  四、任脉:

  任脉起于中极穴下方的会阴穴,向上行经关元穴达咽喉,上结于舌本,出循面部而络于目。

  由上述可见,五脏皆系根于心,通过经络,手足阴阳脉气亦通于舌,正如清代傅耐寒在《舌胎统志》序中论述:盖舌为五脏六腑之总使,如心之开窍为舌,胃咽上接于舌,脾脉挟舌本,心脉系于舌根,脾络系于舌旁,肾肝之络脉,亦上系于舌本。夫心为神明之府,五脏之主;胃为水谷之海,六府之源;脾主中州,四脏赖心灌溉。是以脏腑有病,必变见于舌上也,故舌辨脏腑之虚实寒热,犹气口之辨表里阴阳。”

  练舌保健法

  1.舌柱上腭。打坐时闭目冥心,舌尖轻舔上腭,调和气息,舌端金津玉液频生,当此津液满口后分3次咽下,咽时要汩汩有声,直送下丹田。久行此法,五脏邪火不炎,气血流畅,百脉凋匀,有益寿之功。

  2.赤龙搅海。用舌在口内舔摩内侧齿龈,自左至右,由上至下为序,共9圈。然后再用舌舔摩外侧齿龈9圈,顺序同上。此法久之可固齿,健脾胃,轻身祛病。

  3.鼓漱华池。口唇轻闭,舌在舌根的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当有津液生后要鼓漱有声,共36次。津液漱口后分3口咽下,并用意念引入丹田。这谓之玉液还丹。此法玉液灌溉五脏,润泽肢体,久之身轻体健,步履轻捷,百病皆除。

  4.赤龙吐信。把口张大,舌尖向前尽量伸出,使舌根有拉伸感觉,在舌不能再伸长时,把舌缩回口中。这样一伸一缩,面部和口舌随之一紧一松,共做9次。此法利五脏,久之可回春驻颜。

  5.张口结舌。张大口,伸长舌,口中如有津液生后可仰头咽下,心中默数81个数后收功。久行此法有通气、消食、驻颜去皱之效,对面部神经疾患也有疗效。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s-pf.com/zfhyz/314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中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