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风疾病 >> 中风保健 >> 正文

郑本端人如其名,兢兢业业本正端直闽南网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0/18 17:23:13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zgbdf.net/m/
闽南网9月30日讯(闽南网记者尤燕姿吴圳烽文/图)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郑本端,不擅表达,却人如其名,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本本正正。他说,医生并不好当,别人看上去的光环,其实背后要付出很多努力,尝遍酸甜苦辣。时光如梭,行医32年的郑本端,回想起自己还是孩童时,因发烧让医生打针,那神奇的疗效,让他从小暗暗下定决心,长大后要当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年,他考入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梦想终于实现。人物名片郑本端:年出生,医院脑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擅长脑梗、偏瘫、痴呆等治疗。从小种下梦想长大后要当医生郑本端出生于年,老家永春。小时候家在农村,就医不方便。记得有一次自己发烧,全身滚烫,迷迷糊糊的,妈妈背着他到村里“赤脚”医生的家中,医生给他打了一针,没多久,自己慢慢苏醒过来,人也不那么难受了。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看医生,医生开的药打的针,在他看来都是那么的神奇,也因此他从小对医生埋下了敬佩之心,立志长大要当一名医生。大学填报志愿,自己瞒着家人,将志愿全部填上了医学专业,也如愿成为了一名医生。年毕业后,分配医院,在儿科、内科工作了9年,临床经验丰富。天湖山临近大田、德化,除了服务矿区的工人,还有很多农民前来就诊,也遇到过一些疑难杂症,但有限的医疗条件,迫使病人得转院治疗。为了能够学到更多医术,想着医院发展,郑本端离开家乡,来到了泉州市区。在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急诊病房,郑本端接触的病人大多是急症,脑梗、偏瘫、昏迷……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危及生命。在急救中心忙碌而又充实,晚上回到家还挑灯夜读,努力奋战。年考取了正高职称,并到医院脑病科担任副主任。行医32年不断学习进取西医出身,医院脑病科,郑本端主要以西医手法医治病人,但医院几年的熏陶学习中,他也精通了常规的中药处方。中医院脑病科是全国重点学科,有国家级名老中医2名,主任医师7名,中风病、眩晕是脑病科的优势和研究方向。科室还研制出“中风康复丸”“参七粉”“健脑合剂”等专科用药,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手法,对头痛、痴呆、帕金森、失眠焦虑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郑本端在给患者分析诊断报告脑病科的病人多是慢性疾病人群,发病却来势汹汹。如一位40岁突发脑梗的女病人,来的时候已经昏迷了,医院,经过10几天的静脉溶栓治疗,就走着出院了。郑本端的工作每天几乎不变,他早上交班查房,查房后再到门诊看诊。每个月还要轮流给学生上课,“医学知识日新月异,医生也要跟着不断地学习,才不会被淘汰”。郑本端常说,“医生不好当,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考试,写论文……”,自己行医32年,在别人看来,医生很风光,笼罩着光环,但实际上,背后要付出很多努力,还要尝遍人生的酸甜苦辣。多年的磨练,磨出了郑本端的好脾气,他会慢条斯理地和病人聊天,“吃什么,睡得好不好,大便通不通畅……”,其实从这些简单的沟通中,郑本端就基本上可以掌握病人的生活习性,甚至可能埋下的基础疾病。所以,他时常教育学生要与患者多沟通,多为患者着想。“医生就是要用自己所学,为病人解除痛苦”,郑本端行医就是抱着这个念想。53岁援疆曾流了一个星期鼻血年,医院的号召,作为泉州市支援新疆医疗队的队员,踏上了去援疆的飞机,当年他已经53岁了。新疆气候干燥,初来乍到,郑本端流了一个星期鼻血,无奈自己作为医生,也“止”不了血。医院神经内科担任副主任,郑本端说,边疆地区医疗资源短缺、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且人才匮乏,开展工作也相对困难,这也让他同时感受到援疆的重要性。郑本端在新疆时,开展义诊给牧民看病(采访对象供图)援疆一年半,新疆已是郑本端的第二故乡,援疆的日子,医院看诊带学生,他们还要到边远的贫困牧区“认亲戚”,每个月到亲戚家帮扶一次,买米买油买面买水果,拎着一天的伙食来到牧区,在亲戚家同吃同住,还给他们义诊送药。有一些牧区不通公路,边疆气候又变幻无常,一次在义诊送药的途中,突发大雨,他竟然在无边的草原上奔跑起来,任大雨倾盆浇灌在身上,“好像一次洗礼”,郑本端想起那次的奇遇,觉得这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经历,援疆也给予他的人生,画上了更加精彩的一笔。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s-pf.com/zfbj/32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中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