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风疾病 >> 中风预防 >> 正文

很多病治不好,因为是线粒体病,附解决方案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2-9-10 23:57:23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瘦龙健康,中国肥胖问题的死磕侠,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免责声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请随意转发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编辑字数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线粒体,是我们身体的重要“能量工厂”。

人体的每个细胞中,几乎都包括几百到几千个线粒体。它们负责将食物分子中的能量转化为为大多数细胞功能提供动力的ATP能量。

线粒体,可以产生人体运作所需能量的90%。

它是人体的小型“发电站”,细胞生存所需的大部分能量都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它们是生命的来源。

在人体抗衰过程中,线粒体也有很重要的作用。(相关阅读:逆龄的秘诀,优化能量发电站线粒体......)

然而,有这样一种线粒体有关的疾病,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线粒体疾病(MitochondrialDiseases),是一种长期的、遗传性的疾病,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

当线粒体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使身体正常运作时,就会发生这种疾病。

研究显示,每人中,就有一人患有遗传性线粒体疾病。

那么,什么是线粒体疾病呢?

线粒体疾病MitochondrialDiseases

→什么是线粒体疾病

线粒体疾病(MitochondrialDiseases),是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组疾病。

当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或功能遭到破坏时,会导致活性氧(ROS)的过度产生,这与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因有关,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

健康的线粒体,ROS产生更少,可以通过诱导线粒体能力上调和内源性抗氧化防御来预防慢性疾病。

线粒体障碍,还会引起产生的ATP能量就会减少,从而导致人体器官功能障碍。

另外,线粒体疾病也可能由线粒体DNA(mtDNA)或编码线粒体成分的核基因突变(获得性或遗传性)引起;或是由于药物、感染或其他环境原因引起后天线粒体功能障碍。

线粒体疾病,几乎可以影响身体的任何部位,包括比如大脑、神经、肌肉、肾脏、心脏、肝脏、眼睛、耳朵等;

这种疾病会引发大量的人体健康问题,包括比如疲劳、虚弱、代谢性中风、癫痫发作、心肌病、心律失常、发育、帕金森、痴呆等认知障碍、糖尿病、听力、视力、生长、肝脏、胃肠道或肾脏功能受损等等。

有多种方法可以检查是否患有线粒体疾病:包括基因诊断测试、受影响组织(例如肌肉或肝脏)的基因或生化测试,以及其他基于血液或尿液的生化标记等等。

线粒体疾病,一般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使用治疗手段帮助减轻、缓解症状。

线粒体疾病的缓解治疗手段,一般包括:

→补充维生素、摄入补充剂

包括比如辅酶Q10、B族复合维生素、尤其是硫胺素(B1)和核黄素(B2)、硫辛酸、左旋肉碱(Carnitor)、肌酸、和L-精氨酸等等。

→耐力练习、阻力训练

是为了增加肌肉大小和肌肉力量。(其中,耐力运动包括比如:步行、跑步、游泳、跳舞、骑自行车等等;阻力/力量训练包括比如:仰卧起坐、引体向上、举重等运动。)

→避免压力源

比如长期睡眠不足,压力过重,烟酒等等。

另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因素一般有很多,比如过多的氧化应激、烟酒等等。

年8月3日,Cell子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发现,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会影响线粒体功能的完整性,损伤线粒体,影响人体代谢。

而研究发现,生酮饮食,可以治疗线粒体疾病,增强线粒体动力学功能。

生酮饮食和线粒体疾病

由于目前没有针对线粒体疾病(MD)的治愈性疗法,所以只能优先支持辅助性治疗办法,缓解症状。

在动物和细胞模型中,已知酮体可以减少氧化应激,大大减少自由基的生成,研究人员将生酮饮食(KDs)列入线粒体疾病MD的管理治疗选项列表。

在大约40%的线粒体疾病患儿中,临床的一部分表型都为癫痫。

年,一项研究表明了生酮饮食对14名患有顽固性癫痫的儿童以及复合体I、II和IV中已确定的线粒体缺陷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他们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中,有一半在接受生酮饮食治疗后,癫痫不再发作。

7名患者在开始KD生酮饮食后,癫痫没有再发作(其中3人成功完成了实验。)一名患者癫痫发作减少超过90%,2名患者的癫痫发作减少50%—90%,并且之后仍在坚持这种饮食方式。

Thestudyfoundthat7patientsbecameseizure-freeafter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ts-pf.com/zfyf/31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最新文章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中风疾病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